《福布斯》的西方星受游戲記者Paul Tassi近期試圖分析《劍星》的受眾,結果卻遭到了玩家們嘲笑。記者家們
他在X上指出,稱劍沖爛《劍星》的眾亞洲人直接Steam在線數(shù)在西方玩家的“黃金游戲時段”達到了最低點,這表示該游戲的被玩目標群體就是亞洲人。
雖然Paul Tassi特意在結尾加上了“我不是西方星受說這很糟糕”的聲明,但這條推文的記者家們評論區(qū)還是被玩家憤怒的情緒淹沒了。
一些網(wǎng)友指出,稱劍沖爛Paul Tassi的眾亞洲人直接分析膚淺且毫無意義,《CS2》《絕地求生》甚至《絕地潛兵2》等游戲的被玩在線峰值幾乎與《劍星》完全重合,難道這些游戲都是西方星受“專門為亞洲玩家設計”的?
還有玩家認為,很多西方記者仍然不接受亞洲已經(jīng)成為巨大游戲市場的記者家們事實,特地把亞洲玩家劃分出來本身就是稱劍沖爛一種偏見和歧視,就像說“《黑神話》都是眾亞洲人直接中國玩家買的一樣”。
據(jù)悉,被玩《劍星》PC版發(fā)售3天銷量便突破100萬份,目前該作全平臺累計銷量已突破300萬份。
《劍星》PC版發(fā)售當天便榮登Steam全球銷量榜冠軍寶座,同時在線人數(shù)突破18萬,創(chuàng)下了SIE單機游戲登陸Steam以來的最高紀錄,在之后在周末同時在線人數(shù)一度升至19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