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館項目位于天津市河西區(qū),中孚展示由日本高松伸建筑設計事務所和川口衛(wèi)構造設計事務所設計,泰天占地面積5.7萬平方米,津文總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化中外形為仿天鵝造型,心博項目由天鵝湖、物館天鵝頸和綠化帶構成。內裝天鵝頸由從主入口經過天鵝湖進入博物館的中孚展示回廊構成,回廊屋頂用玻璃覆蓋。泰天室內擁有現(xiàn)代化展廳和文化休閑設施,津文由陳列展覽區(qū)、化中藏品庫房區(qū)、心博項目圖書資料中心、物館辦公與技術用房和設備用房等五大部分組成。內裝
津門天鵝舞 中孚泰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館內裝項目展示
在博物館的中孚展示建造過程中,項目部采用了12項專利技術,包括可“呼吸”的大跨度空間結構、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鍍瓷鋁板屋面、弦支穹頂網殼結構、保溫螺栓、板鉸節(jié)點體系、鋅加技術、大直徑高強螺栓、大拱及鑄鋼節(jié)點、六面斜墻、屋面防水設計、超長度異型壓型鋼板。
津門天鵝舞 中孚泰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館內裝項目展示
其中,清水混凝土又稱裝飾混凝土,因極具裝飾效果而得名。它屬于一次澆注成型,不做任何外裝飾,直接以現(xiàn)澆混凝土的自然表面效果為飾面,因此不同于普通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色澤均勻,棱角分明,無碰損和污染。弦支穹頂網殼結構作為剛柔結合的新型復合空間預應力結構,與單層球面網殼結構及索穹頂結構相比,具有如下特點:從設計角度看,弦支穹頂結構受力合理,效能較高;從施工角度看,施工過程簡化,對支座環(huán)梁要求降低。因此,自1993年日本法政大學川口衛(wèi)教授提出弦支穹頂概念以來,弦支穹頂結構已在國內多項大型工程中得到了應用。
博物館前身可追溯到1918年成立的天津博物院,是國內較早建立的博物館之一,2008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博物館于2008年開工建設,2012年落成并對外開放。新館地上五層,地下一層,層疊錯落;內部空間設計更融合了博物館穿越時空隧道、連接未來之窗的理念,新穎獨特。
博物館特設2800平方米的臨時交流展廳,除基本陳列和館藏文物專題陳列外,可以不定期舉辦國內外大型臨時性特展;可容納近400人的國際報告廳設施設備一流,能舉辦大型國際學術交流活動。開館至今,無論是建筑外觀,還是展覽內容,博物館均得到了廣泛認可。
本項目的燈光網絡控制系統(tǒng)以光纖為主干道,進行遠距離網絡傳輸,無線和DMX做輔助網絡傳輸控制,整個控制系統(tǒng)嚴格遵循TCP/IP通訊協(xié)議及USITT(美國劇院技術協(xié)會)DMX512/1990,符合ACN和ART-NET協(xié)議。也就是說,本系統(tǒng)所選配的主要燈光設備(如調光臺、調光器)同時具有DMX、ACN和ART-NET標準網絡接口。DMX512標準協(xié)議主要保證燈光設備之間的控制信號穩(wěn)定可靠地傳遞,而ACN和ART-NET標準協(xié)議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DMX512是圍繞工業(yè)標準EIA485接口設計的,這種纏繞結構確保外界產生的干擾會同樣作用于兩個信號,保證了一致的數(shù)字定相。
津門天鵝舞 中孚泰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館內裝項目展示
主干網絡由于線路長、傳輸數(shù)據(jù)多,特采用單模光纖的千兆網絡系統(tǒng)。主干光纖網絡能完全兼容博物館的網絡系統(tǒng)。這樣一來,項目部既節(jié)省了投資,又使資源得到合理利用,整個系統(tǒng)功能十分完善。只要將光纖信號直接接入博物館的網絡光纖收發(fā)機,就可以利用計算機網絡資源,實現(xiàn)館內網絡資源共享,包括燈光系統(tǒng)、音響系統(tǒng)、視頻系統(tǒng)、計算機系統(tǒng)等,方便系統(tǒng)實現(xiàn)簡易升級和設備的遠程診斷維護。
該技術成功地將網絡技術和傳統(tǒng)的燈光控制技術結合,并對燈光控制技術進行了系統(tǒng)整合和擴充,是新一代高速網絡與智能數(shù)字調光設備的集成,也是目前最為理想的燈光控制系統(tǒng),既可以傳輸DMX512信號,又可以傳輸網絡信號,并綜合了兩者優(yōu)點。這項新技術在本工程項目中的推廣應用,使先進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提高了項目的科技含量和勞動生產效率,提高了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保證了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降低了工程成本。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西藏自治區(qū)成立54周年,近日,中建...
2025-07-18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