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方中建安裝一公司總承包建設的糧油天津臨港經濟區(qū)糧油物流中心一期筒倉項目正式投用,圓滿完成首批4.8萬噸糧食的食品進倉任務。項目投產后將助力天津臨港糧油產業(yè)園成為北方最大的加工基地糧油食品加工基地,有力保障北方糧食安全、投用穩(wěn)定居民糧食供應。北方
“一站式”高速直達 海陸段無縫銜接
在天津臨港經濟區(qū)糧油基地碼頭,糧油智能化卸糧機忙碌擺動著機械臂,食品大豆、加工基地高粱、投用小麥、北方玉米等糧食通過密閉傳輸帶直接運送至筒倉內。糧油從卸糧到運輸、食品入倉,加工基地先進的投用連續(xù)式卸糧機可“一站式”高速將糧食從船舶運送至筒倉內,大大提升了運輸效率?!耙郧岸际峭ㄟ^貨車裝卸、倒運等方式,一卡車糧食入庫需要30分鐘,且粉塵污染嚴重。新裝備可實現3分鐘入庫,粉塵等雜質還能通過管道儲存?!表椖拷浝砜追蹭h說。
碼頭不遠處,有一座5層樓高的“鐵塔”,這是用來給糧食“量體稱重”的計量塔,經這一站,糧食儲量便可了然于胸。筒倉倉頂和倉底設有6臺高壓脈沖除塵器,作為筒倉的“清道夫”,可清除糧食癟粒、麥糠等有機輕浮雜質,所有糧食經這個環(huán)節(jié)整理過篩,實現凈糧入倉。在倉頂,糧食在縱橫交錯的犁式皮帶機上完成最后一段旅途,輸送至卸糧口實現“顆粒歸倉”。
精細毫厘 打通輸糧“動脈”
連接碼頭和筒倉的糧油管廊是輸送糧食的“大動脈”,由氣墊式皮帶機組成,全長540多米,高差達45米,以2米/秒的速度平穩(wěn)高效運行。項目團隊采用裝配式施工方法,將管廊各部分組件預制成3米一段的標準節(jié),再吊升至高架鋼結構上,由施工人員在高空進行安裝,將管廊一節(jié)節(jié)固定在原有的高架鋼結構基礎上。
在海邊45米高空中施工,大風吹得人都站不穩(wěn),為保證管廊皮帶機安裝精度,確保糧食運輸平穩(wěn)順暢,施工人員要趴在冰冷的鋼結構上,一段段校準皮帶機與支架平齊度,一個個點位確定標準節(jié)安裝位置,每段標準節(jié)的直線誤差控制在1厘米內,最終僅用8周就順利完成輸糧管廊安裝工作。
科技儲糧 綠色鎖鮮
走進糧倉內部,仿佛置身“大冰箱”內,清新涼爽。為了確保糧食儲存綠色新鮮,延緩品質“衰老”,項目團隊采用電子測溫、機械通風等科學儲糧技術,實時監(jiān)測倉內糧情,確保糧食安全保鮮。
在每一座筒倉的頂部,項目團隊都安裝了測溫電纜,以倉頂進料孔為中心,分3圈呈傘狀向外輻射排布,如同吊掛在倉頂的“八爪魚”延伸著觸角,隨時“感知”每一個角落的溫濕度變化。
電纜下端的測溫探頭除了可實時對糧情變化趨勢進行智能預測和預警,還可將糧食的“健康信息”傳遞到糧倉的“大腦中樞”中控室。倉內溫度一旦高于25℃,測溫探頭就會發(fā)出報警信號,中控室的保管員可及時對糧食進行倒倉處理,確保糧食始終處在低溫環(huán)境下儲存,有效延緩糧食品質劣變,減少損耗,實現科技儲糧、綠色鎖鮮。
牢牢端穩(wěn)飯碗,確保顆粒歸倉。中建安裝助力守好大國糧倉,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建安裝供稿)